課堂播撒安全種,童心筑牢成長墻——云南師范大學數(shù)學文化科普團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七月的滇中鄉(xiāng)村,晨霧還未散盡,云南師范大學數(shù)學學院科普團的志愿者們已背著沉甸甸的教案,踏著露水走進校園。7 月 9 日至 22 日,志愿者們分赴宜良、會澤、東川、蒙自四地,帶著精心打磨的安全教育課程,為 530 名鄉(xiāng)村孩子撐起一片安全的天空。行囊里,防溺水手冊與滅火器模型擠在一起,黏土和彩筆旁放著防拐演練劇本 —— 這些年輕人知道,鄉(xiāng)村孩子的安全課,既要講透道理,更要摸得著、學得會。14 天里,志愿者們的身影穿梭在教室與操場,用汗水將 “安全” 二字,種進孩子們的心田。
情景模擬學避險,日常細節(jié)筑防線。
宜良的教室里,26 名志愿者正帶著 200 名學生玩 “馬路闖關(guān)” 游戲。課桌椅拼出的 “斑馬線” 旁,志愿者舉著紅綠燈模型,孩子們扮演的 “小行人” 正練習 “一停二看三通過”:停在路邊左右張望,確認無車后快步穿過 “馬路”。當有孩子忘記觀察就沖過時,扮演 “小汽車” 的志愿者會輕輕鳴響自制的紙喇叭:“請注意,安全第一哦!”野外安全課上,志愿者鋪開本地地形漫畫,紅筆

圈出河道、深潭等危險區(qū)域。“去年夏天,有個小朋友偷偷去這里游泳......”真實的案例讓孩子們睜大眼睛。隨后的繪畫課上,孩子們用蠟筆給 “禁止游泳” 的警示牌涂色。600 課時的課程里,安全知識就藏在游戲與畫筆間,悄悄變成孩子們的本能反應。
角色扮演練應對,巧手實踐記常識。
會澤的 “安全小衛(wèi)士”"課堂上,一場防拐演練正緊張進行。志愿者戴著口罩扮演 “陌生人”,遞出彩色糖果:“我是你媽媽的朋友,帶你去買玩具好不好?”孩子們立刻想起課堂上講的 “三問”—— 問清媽媽的名字、打電話確認、找老師幫忙。當 “陌生人” 試圖拉拽時,有孩子猛地甩開手大喊:“我不認識你!”黏土課《蘑菇 "菇" 事》則充滿童趣。志愿者展示的圖鑒上,毒蘑菇頂著鮮艷的斑點,無毒蘑菇穿著樸素的白裙子。孩子們捏制黏土時,特意給“毒蘑菇”貼上紅色警告貼紙,給“安全蘑菇”戴上小草帽。“營養(yǎng)小菜單”課上,食物金字塔模型立在講臺中央,孩子們把畫著蔬菜、肉類的卡片貼在對應層級。130 節(jié)課的創(chuàng)意教學,讓安全常識變得像兒歌一樣好記。
隱患排查識風險,技能演練強本領(lǐng)。
東川的多媒體教室里,80 課時的課程正揭開“看不見的危險"。短視頻里,被遺忘在桌邊的剪刀滑落,插線板被水灑到后冒出火花 —— 孩子們盯著屏幕,小臉上寫滿緊張。隨后的隱患大搜查中,他們組隊檢查教室:有人發(fā)現(xiàn)窗臺的碎玻璃,有人指出充電的手機離書本太近,還有人踮腳關(guān)掉了沒人用的電風扇。百課培育安全力,童心扎根成長基。

蒙自的操場上,“五位一體”安全演練熱火朝天。消防課上,志愿者演示滅火器使用:拔插銷、握噴嘴、壓把手,白霧噴出的瞬間,孩子們發(fā)出驚嘆。輪到他們練習時,小手握著大號滅火器,在指導下認真完成每一個動作。防欺凌兒歌的傳唱聲飄出窗外:“你拍一,我拍一,不欺負人要牢記;你拍二,我拍二,遇到欺負敢說不......”308 課時的課程里,安全不僅是知識,更是能親手操作的技能。

14 天的時光里,四地課堂的歡笑與專注,都在訴說同一件事:安全意識正在萌芽。當宜良的孩子過馬路時會自然停下觀察,會澤的孩子拒絕陌生人時眼神堅定,東川的孩子看到隱患主動提醒,蒙自的孩子能背出滅火器使用步驟,這場安全教育便有了意義。530 名孩子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守護自己的能力。這些播撒在童心里的 "安全種子",終將長成堅不可摧的成長墻,在鄉(xiāng)村振興的陽光下,護著每一顆童心穩(wěn)穩(wěn)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