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張掖自古便有“塞上江南”和“金張掖”的美稱,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張掖郡。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nèi)涵和厚重歷史底蘊的古城,為探尋張掖獨特的文化與歷史,2024年7月13日,曲阜師范大學“筑夢家鄉(xiāng),星火長明”實踐隊來到了國家二級博物館,張掖市博物館,探尋這幾千年前的文化。
博物館內(nèi)陳列四個展廳,主要分為了六個單元,展示從史前至明清時期代表河西地區(qū)民族碰撞,文明交融,貿(mào)易往來,經(jīng)濟繁榮,社會發(fā)展等重要歷史階段的特色文物。
陶器訴文明 
圖為志愿者在張掖市博物館內(nèi)參觀陶器
“泥胎經(jīng)火煉成陶,質(zhì)樸無華韻味高。”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我們的祖先就在中華大地上發(fā)明了制陶術,而陶器亦是我國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標志之一。每一片花完都蘊涵著先祖的智慧,它們歷經(jīng)千年,如今在博物館內(nèi)靜靜地站著,訴說著獨屬于它的故事,與我們展開了一場時隔千年的對話。
少年將軍霍去病 
圖為志愿者在參觀霍去病畫像
自古亂世出英雄,英雄出少年,少年當如景恒;羧ゲ∧陜H20歲便被任命為剽姚將軍,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少年將軍。面對著匈奴的騷擾,霍去病帶領將士們打通了河西走廊,在他去世后,漢武帝將他的墓修成了祁連山的樣子,讓他的靈魂與河西走廊融為一體,永久地庇護著河西地區(qū)。如若沒有他,河西地區(qū)不知還要遭受多久匈奴的侵襲,,大漢的疆土也將缺少這一角。在他的畫像中,我們看到了少年將軍的英姿以及他眼神里的堅毅,在茫茫大漠中,他帶領著一眾將士奮勇前進,不畏匈奴。同時,我們不難看出當時戰(zhàn)爭的激烈程度,由此可知,當時艱苦的條件,以及取得勝利是多么的不易。
甘州回鶻 
在張掖有著一個獨特的少數(shù)民族——裕固族,而裕固族即起源于回鶻。唐末五代之際,長期受回鶻人統(tǒng)治的黠戛斯人起兵反抗回鶻被迫遷徙,其中一支占據(jù)甘州,稱為“河西回鶻”北宋天圣六年,甘州回鶻敗于黨項人,退到柴達木一帶游牧。南宋時,蒙古部落進駐此地,兩者融合。如今的裕固族主要聚集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他們雖然人數(shù)不多,但因獨特的歷史機遇而有著獨特的文化;雖然日常生活與漢族幾乎無異,但是在一些重大節(jié)日時,他們會身著民族服飾來慶祝。
通過本次走訪,我們每位隊員對于張掖的歷史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博物館內(nèi)的每一件展品,都透露著古代人民的智慧,這次活動讓我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