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伴著上課鈴聲,長安大學赴山西呂梁“渭水啟航,繪夢青塘”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前青塘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愛國教育課程。實踐隊員賀文卓用中國近代史一段悲壯而又沉重的歷史開啟本次課堂。
明史礪志,育心傳薪
課程開始,實踐隊員提出了"我們?yōu)槭裁匆獝蹏?quot;這一問題,問題一出,孩子們開始積極討論,爭相回答。"因為國家給予了我們現(xiàn)在和平幸福的生活,所以我們要愛國",一位平頭小男孩毅然站起身來,堅定地回答說。

圖為孩子們爭相回答問題。周泠佚攝
接下來,實踐隊員播放了一段講解近代史的短片。真實的畫面、激情的配樂勾動著孩子的心弦,孩子們一個個全神貫注的眼神仿佛融入到當時歷史情境中,心情也跟著短片情節(jié)此起彼伏。看著孩子們個個肅然起敬,端莊筆直地坐在座位上,心里早早埋下一顆報國決心的種子。這一刻,實踐隊員奔赴呂梁支教的意義仿佛具象化,隊員們所做的一切都將意義重大。
后面,看到林則徐虎門銷煙;黃繼光用自己胸膛堵住機槍射口……這些悲壯的畫面,一名同學赫然起立,向老師與同學們講述自己長大后報國的決心,以及自己長大后的偉大夢想,夢想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獻出自己的力量。贏得了全班同學的偏偏掌聲。

圖為孩子的起立發(fā)言。周泠佚攝
連接古今,知行合一
愛國教育不能停留在過去,更要引導學生看見歷史與當下的關聯(lián)。該課堂的第三部分內容便是連接古今,讓孩子們了解與自己更近,與當代更近的英雄事跡,使孩子們意識到愛國其實離我們不遠。看,老師對比“絲綢之路”的駝鈴與如今“一帶一路”的中歐班列;瞧,老師將鐘南山抗疫精神與紅軍不怕困難,不屈不撓的長征精神相聯(lián)系。這種“古今對話”讓學生意識到,愛國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接力,自己正是這場接力中的一棒,從而生發(fā)出“當下該做什么”的思考。慢慢地,這堂課也快接近尾聲了,看著孩們收獲滿滿,實踐隊員表示十分欣慰。

圖為實踐隊員為孩子們講解的課堂照片。周泠佚攝
啟心連夢,筑夢擔當
說到底,愛國教育的核心是“喚醒”——喚醒學生對民族的認同、對時代的擔當。老師們的責任就是搭建一座橋梁,讓學生在歷史中觸摸溫度,在現(xiàn)實中找到坐標,最終明白:愛國,是認清腳下的土地,是珍惜眼前的生活,更是用自己的方式,讓這片土地越來越好。全體實踐隊員將繼續(xù)踐行這一原則。
供稿:賀文卓,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