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激發(fā)小朋友們對科學的興趣,激發(fā)他們探索的欲望,拓展他們的知識體系,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7月23日,山東理工大學愛之傳承暑期社會實踐團開展海洋科普課程,實踐團成員為小朋友們精心準備了一場海洋之旅。這堂課上,每位小朋友都滿心期待與蔚藍海洋世界的邂逅。
首先,實踐團成員先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什么是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廣闊水域的總稱。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tǒng)一的水體,海洋的面積約占地球總面積的71%。在簡單介紹后,小朋友們對海洋有了基本的了解。
隨后,課程進行到了海洋生物的科普部分。實踐團成員將海洋生物按照生態(tài)習性分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棲生物等類別,逐一向小朋友們介紹。傘狀透明的水母、體型巨大的鯨、會“縮骨功”和“變色超能力”的烏賊、渾身是刺的海膽、五顏六色的海螺……一張張海洋生物的圖片展現(xiàn)在小朋友們面前,他們對色彩鮮艷、外形奇特的海洋生物發(fā)出陣陣驚嘆。
隨著科普的深入,小朋友們提出了他們的問題:為什么鯨魚不是魚類?為什么珊瑚是動物?其中也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烏賊是不是比其他生物聰明?能不能和海豚成為朋友……實踐團成員為小朋友們解答了這些問題,并鼓勵他們課后自己查閱資料,分享鮮為人知的海洋冷知識。
最后,實踐團成員為小朋友們重點介紹了保護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當小朋友們看到海面上漂浮的塑料袋、看到被塑料等垃圾纏繞的海洋生物時,他們十分同情被垃圾影響的海洋生物,也互相承諾要盡自己的努力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守護人類的生命之源。
本次海洋特色科普課程,向小朋友們科普了海洋有關的知識,讓他們了解了大海深處蔚藍世界的奧秘以及保護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增強了他們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本次科普課程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盞打開學生科學思維、生態(tài)責任感的窗口。通過有溫度、有互動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從小建立起對地球家園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