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6日,2025年“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第四期)在團中央井岡山中心拉開帷幕。北方民族大學的13名師生組成的“星火織夢·知行破繭”實踐團代表學校成功入選該專項,與同期入選的全國其他52所高校齊聚革命圣地。培訓期間,通過專題學習、實地研學、情景體驗等“行走的大思政課”,深刻感悟井岡山精神,在紅色沃土中汲取奮進力量。
專題教學 7月19日在井岡山教育基地,實踐團成員系統(tǒng)學習了《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紅色基因的時代傳承》等專題課程。授課老師以生動的史料和鮮活的案例,講述了毛澤東、朱德等革命領袖在井岡山開辟農(nóng)村包圍城市道路的艱辛歷程,深入闡釋了"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的井岡山精神內涵。"聽完課后,我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隊員陳昊華感慨道。通過專題學習,隊員們從理論層面把握了井岡山精神的時代價值,為后續(xù)實踐活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實地研學 7月20日實踐團在井岡山開展了一場滌蕩心靈的紅色足跡追尋之旅。在黃洋界哨口,隊員們重走3.2公里挑糧小道,親身體驗紅軍戰(zhàn)士肩挑背扛運送物資的艱辛;在小井紅軍醫(yī)院舊址,簡陋的醫(yī)療條件和130多名傷員寧死不屈的事跡讓隊員們潸然淚下;在茅坪村八角樓,隊員們凝視那盞只有一根燈芯的清油燈,感悟毛澤東同志在此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光輝著作的歷史時刻。帶隊老師王萍動情地說:"什么是信仰?就是在絕境中依然選擇堅守。"通過實地走訪,紅色歷史變得可觸可感,革命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位隊員心中。
實踐教學 實踐團創(chuàng)新采用情景教學和手工體驗等沉浸式學習方式。在"三灣改編"情景模擬中,隊員們通過角色扮演還原毛澤東同志改編軍隊、確立"黨指揮槍"原則的重要歷史場景,切身理解了"支部建在連上"這一建軍原則的重大意義。在編草鞋體驗環(huán)節(jié),隊員們圍坐學習這項紅軍必備技能,粗糙的稻草磨紅了手指卻無人放棄。"這不僅僅是一雙鞋,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隊員譚藝可完成草鞋后動情地說。隊長楊佳穎表示:"這不僅是一次歷史重現(xiàn),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通過親身實踐,隊員們真正觸摸到了歷史的溫度。
實地教學 從黃洋界哨口到小井紅軍醫(yī)院,從八角樓到革命博物館,每一處紅色遺址都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在革命博物館,隊員們通過文物修復體驗感悟歷史細節(jié);在茅坪村,與紅軍后代圍坐訪談記錄口述歷史。夕陽下,隊員們凝視著被鍍上金輝的八角樓,更加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的決心。大家紛紛表示,要永遠銘記這些用鮮血和智慧鑄就的精神瑰寶,讓井岡山的星火在新征程上繼續(xù)燎原。正如實踐團總結所說:"此次井岡行既是尋根之旅、洗滌之旅,也是補鈣之行、勵志之行,我們必將讓井岡山精神煥發(fā)新的時代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