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用享受内容,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女人高潮抽搐潮喷A片,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滁院學子:赴滁州市紅色文化

作者:江清翔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wǎng)
傳承紅色文化,踐行滁州之旅
為了深入探索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了解滁州本地的紅色文化傳承,滁州學院的“追尋紅色之魂”實踐小分隊于2022年7月4日至10日選擇滁州博物館、藕塘烈士陵園以及半塔烈士陵園,以線下實地調研學習為主的組隊模式開展紅色實踐。
一、線下調研
為了更好的感受紅色文化,同時也為了響應國家防疫的政策,實踐小隊的各個成員在7月4日至10日期間,主要以組內劃分兩小隊的形式開展實地實踐調研。
7月4日上午,實踐小分隊成員在隊內QQ群組里積極討論有關如何實踐的方法,并探討問卷的設計方法。下午進行問卷調研,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做出相關的圖表。
 
 
通過問卷的數(shù)據(jù)采集,實踐小分隊導出了易于觀察的圓形圖和柱形圖,結果顯示滁院的大多數(shù)人對滁州本地的紅色文化了解程度一般,但愿意去積極參加紅色文化活動,宣傳紅色文化。這些數(shù)據(jù),從某種角度上也可以說明,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依然十分看重紅色文化,希望紅色文化得到很好的發(fā)揚和傳承!
7月5日至7月10日期間,實踐小分隊主要去滁州博物館、藕塘烈士陵園以及半塔烈士陵園進行實地考察。
在去滁州博物館參觀調研過程中,由于路程較近,實踐小分隊全體成員都參與其中。
滁州博物館陳列布展于2015年正式啟動;于2017年5月18日上午,滁州市舉辦滁州博物館開館儀式。 滁州博物館展出文物藏品達1500件以上,其中一級文物6件,二級文物15件,三級文物243件。
來到滁州博物館,他們在一樓見證了跌宕起伏、風云激蕩的滁州百年黨史。激發(fā)黨員干部、各界群眾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圖為博物館一樓 姜孟南、江清翔攝
 
 
在博物館講解員的帶領下,他們在二樓參觀了歷史展廳的抗戰(zhàn)部分,深刻了解了滁州的革命歷史。
圖為博物館二樓 江清翔攝
 
這次參觀滁州博物館的活動把紅色文化帶進了小分隊成員的心靈,它使我們對引領廣大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發(fā)揚自強不息的革命精神更加的迫切。
 
由于疫情的影響,距離較遠的半塔烈士陵園和藕塘烈士陵園,實踐小分隊采取劃分為兩小隊的形式,分布開展實地調研。
三名實踐小分隊成員前往半塔烈士陵園開展調研。他們懷著崇高的敬意來到了半塔烈士陵園。半塔烈士陵園與2009 年 10 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更名皖東烈士陵園,并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更名后的皖東烈士陵園,包括半塔保衛(wèi)戰(zhàn)舊址、皖東革命紀念館、劉少奇紀念館、新四軍二師紀念館和碑林等景點。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三名實踐小分隊成員進入陵園內了解到了來安縣的紅色故事以及烈士們的英勇事跡。
圖為皖東烈士陵園大門 姜其文攝
 
 
陵園內部紀念館內存放有革命時期不同先烈的有關物品;進入陵園內部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陵園中心的紀念塔,高10米,為四棱臺體,塔頂屹立著一位新四軍戰(zhàn)士雕像,塔的正面刻有“革命戰(zhàn)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紀念塔附近的黨徽背后記載有入黨誓詞“”,習近平主席強調過,入黨誓詞字數(shù)不多,記住并不難,難的是終身堅守,每個黨員要牢記入黨誓詞,經(jīng)常加以對照,堅守不移,終生不渝。
圖為紀念碑、紀念塔 姜其文、姜孟南攝
 
參觀完內部紀念館和紀念碑后,順著旁邊的小道,他們來到陵園內的烈士墓地,并為其掃墓,小隊成員在工作人員的幫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完成了本次調研活動。
圖為烈士墓碑 江清翔攝
 
 
革命故事說不完,革命烈士的感受后輩們難以體會,而今天的后生們只能踏著他們保衛(wèi)下的山河來銘記他們,故事不能重演,但是當代的青少年們能用著獨特的方式將他們愛國的精神一直傳遞下去……
 
另外三名隊員來到了藕塘烈士陵園進行調研,1939年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zhàn)斗,因此藕塘成為全國十九塊抗日民主革命根據(jù)地之一。具有重要的抗日歷史意義。
圖為藕塘烈士陵園 江清翔攝
 
陵園內分為革命紀念館和紀念廣場兩大部分,首先小分隊成員來到的是紀念廣場。在這里看到了紀念碑和烈士墓群,上面鐫刻著革命先烈們的英雄事跡。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紀念碑在這聳立,小分隊成員為表達對烈士的敬意向他們深深致禮,為烈士們送上鮮花以此緬懷先烈。
圖為紀念塔、烈士墓群 季啟明、江清翔攝
 
隨后小分隊成員來到了紀念館內進行參觀。館內用紅色和昏暗的色調進行渲染出很濃烈的革命氣息。作為新時代的領袖人的語錄也在館內表明,舊時代的革命領袖雕像樹立此處。還有先烈們的遺物,所有與日軍抗衡的武器,破舊的軍裝,當時的抗日報導,先烈們在當時的戰(zhàn)爭中所榮獲的勛章。
圖為紀念館內部 江清翔攝
 
看著他們的故事激昂著我們少年的熱血,今日的和平來之不易,定當珍惜。努力活在美好當下。
通過此次的線下實踐活動,實踐小組的各個成員了解革命先輩的艱辛,紅色基因是青少年的根,是青少年學習的魂。時代進步的方向應是朝著光明,這是毋庸置疑的。希望當代青少年能夠在前人所留下的“紅色文明”中得到“新的啟迪、新的奮斗方向、新的革命目標”。通過回顧偉人們的紅色文化場景,舞臺在現(xiàn),進一步得到“靈魂”,跨越60年的又一次洗禮,如今世界物質文明的強盛,讓很多青年人已再見不到艱苦樸素的作風、再見不到任勞任怨的高尚情操。改革開放后,國門打開,西方的價值觀念不可避免的涌入和蠱惑,金錢利益的驅使,人們對物欲的熱切追求,逐漸消逝著中 期歷難中形成的民族凝事 優(yōu)心力,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族文化精神的某種缺失。
而紅色文化它們強烈反映出共產(chǎn)主義的向往和堅定信念,積極的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反壓迫、求生存、求解放、求幸福的偉大斗爭和建設歷史,展示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英勇奮斗的偉大民族精神,表現(xiàn)了中華兒女為了建立理想社會制度而敢于犧牲的崇高品質。在中國人跨越世紀的時候,對歷史的懷舊,對歷史的回顧正視和反思,那是一段永遠道不盡的歷史語境。今天,當代青少年接過了歷史的接力棒,一定要滿懷敬意地將其高高舉起,將紅色基因傳承、弘揚。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2-08-19 關注
社會實踐報告推薦
  • 物流通南北,老村煥新生
  • 為深入了解柿檳村物流園區(qū),學習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實例,7月3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建筑學院“深入農(nóng)村看振興,走進一線看發(fā)展”實踐隊成員牛亞
  • 社會實踐報告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