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紅色旋律,賦能文化傳承
發(fā)布時間:2024-08-20 閱讀:
在黔北高原的璀璨明珠——遵義,歷史的厚重與時代的脈動交織成一幅幅動人的畫卷。2024 年 7 月 24日,懷揣著對紅色歌曲傳播的探索熱情,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薪火相傳”實踐隊在貴州省遵義市遵義會址進行調研,實踐隊員發(fā)現(xiàn)這里不僅是中國革命轉折的關鍵之地,更是紅色文化傳承不息的圣地。而今,隨著新媒體的浪潮洶涌而來,紅歌這一承載著深厚革命情感的藝術形式,在遵義的宣傳與傳播中煥發(fā)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讓紅歌之聲響徹新時代
我們實踐隊員注意到,遵義是借助新媒體的力量,讓遵義的紅歌不僅僅是歷史的回響,更是當代人心靈深處的共鳴。通過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了解、喜愛并傳承這份寶貴的紅色文化遺產,讓紅歌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
新媒體為紅歌插上翅膀
為了深入探究紅色歌曲在當?shù)氐膫鞑ガF(xiàn)狀,我們實踐隊員調查到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紅歌的傳播多依賴于電臺、電視及現(xiàn)場演出,受眾范圍有限,互動性不足。而新媒體的興起,如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音頻APP等,為紅歌的傳播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它們以快速、便捷、高互動性的優(yōu)勢,讓紅歌跨越時空界限,觸達每一個指尖,激發(fā)了公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參與熱情。
融合與創(chuàng)新并重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實踐隊員深刻體會到,紅歌宣傳不能簡單復制粘貼,而需注重內容與形式的深度融合與創(chuàng)新。例如,遵義某高校利用抖音平臺發(fā)起“#紅歌挑戰(zhàn)賽#”,學生們以創(chuàng)意改編、MV拍攝等形式演繹經典紅歌,不僅保留了歌曲的原汁原味,更融入了青春活力與時尚元素,迅速在網(wǎng)絡上走紅。這樣的創(chuàng)新實踐,不僅擴大了紅歌的受眾群體,也讓傳統(tǒng)文化在年輕人中找到了新的表達方式。
精準定位,高效傳播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關注到在策劃紅歌宣傳活動時,遵義堅持精準定位受眾群體,根據(jù)不同年齡段、興趣愛好的特點,制定差異化的傳播策略。比如,針對青少年群體,采用更加活潑、趣味性的方式,如動漫、游戲化學習等;而針對中老年群體,則注重情感共鳴,通過講述紅歌背后的故事,喚起他們的回憶與共鳴。同時,利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精準推送內容,實現(xiàn)高效傳播。
以“云上音樂會”為例
遵義成功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云上紅歌音樂會”,通過直播平臺,讓全球觀眾都能在線聆聽來自遵義的紅色旋律。音樂會不僅邀請了知名藝術家獻唱,還融入了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如仡佬族、苗族的傳統(tǒng)樂器伴奏,讓紅歌更加豐富多彩。此外,觀眾還可在直播間互動留言,分享自己的紅歌記憶與感悟,形成了良好的傳播效應。這一案例,生動展示了新媒體在紅歌宣傳中的巨大潛力與無限可能。
新媒體時代下的紅歌新篇章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們實踐隊深刻地感受到傳承和弘揚紅色歌曲的責任重大。在新媒體的助力下,遵義的紅歌宣傳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tài),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這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紅歌這一璀璨的文化瑰寶,定能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作者:薪火相傳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wǎng)
責編:周云
掃一掃 分享悅讀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
- 文化潤疆為梁穩(wěn),推普振興筑橋通
- 文化潤疆作為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致力于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新疆的廣泛應用與普及,助力新疆地
- 大學社會實踐 08-20
- 尋青島黨史,譜時代新篇
- 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這座始建于1904年的建筑,歷經百年滄桑,依舊保持著其獨特的韻味與莊嚴。紀念館位于青島市四方區(qū)海岸路18號,占地
- 大學社會實踐 08-20
- 普話筑基,職教揚帆
- 在當今這個全球化與信息化交織的時代,語言作為交流的橋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普通話,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語,不僅是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
- 大學社會實踐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