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號召,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深入學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莘莘學子以青春之名匯聚成彩云青藤支教隊,懷揣著對知識的熱忱去到云南省昭通市鎮(zhèn)雄縣花山鄉(xiāng)楊家寨開展為期13天的支教實踐活動。真正的走到大山里,將知識的種子播撒在鄉(xiāng)村的沃土中。
圖為支教隊全員合影 柯盼攝
支教之旅,每位支教隊員都秉承著匠心精神,精心備課磨課,致力打造好每一門課程。支教隊成員李笑然,為即將升學進入初一的同學們開設了生物基因遺傳課程。在課堂中,她帶領同學們穿梭于生物遺傳學的世界中,以科學的角度為同學們講解了伴性遺傳中疾病遺傳的科學規(guī)律。課堂既嚴謹又生動,既深刻又易懂,激發(fā)每一位同學對生物的興趣。
圖為隊員李笑然講解生物遺傳 司佳楠攝
支教中期,為增強團隊凝聚力,支教隊隊長趙峻一與志愿者安秦輝,組織所有的支教隊成員開展了一場爬山活動。在爬山的途中,隊員們互相幫助,汗水與笑聲交織,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的力量。最終攜手共攀頂峰,領略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在山間,隊員們暢談理想分享支教活動中的點點滴滴。支教的旅程固然辛苦,但有志同道合的人并肩作戰(zhàn)便讓這段旅程充滿了力量,用行動詮釋了“獨行快,眾行遠”的真諦。
圖為支教隊全員于山頂合影 安秦輝攝
圖為支教隊全員登山合影 安秦輝攝
返回課堂之中,支教隊成員郭珈寧引領學生們推開了古詩詞世界的大門。郭珈寧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詩經這部古代詩歌總集的精妙之處,特別是根據音樂性質,將其劃分為風雅頌三個獨特部分的匠心獨運。她還選取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詩句,引導學生們細細品味其中蘊含的豐富意象與深刻情感。在詩詞的課堂中,她們一同感受著那份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鳴與心靈觸碰
圖為隊員郭珈寧上語文課 司佳楠攝
一天的課程結束之后,彩云青藤支教隊為更深刻的了解學生們的學習環(huán)境與成長背景,支教隊成員李笑然、司佳楠、楊森杰、關鍵、趙峻一、楊甲啟與鎮(zhèn)雄義工聯成員馮麗、柯盼一同前往安乾睿、張輝等同學家中進行家訪。通過此次家訪,彩云青藤支教隊了解到,在花山鄉(xiāng)楊家寨附近的孩子們大多都是留守兒童,放學后還要做飯割草喂牛幫助家里干農活,沒有時間去學習。面對這一情況,支教隊成員迅速行動起來,開會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計劃如:每位班主任確定每位同學的學習計劃,上課實行獎勵機制。這些計劃旨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效率,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在課堂上充分吸收知識,順利完成每日的學習任務。同時此次家訪之行也讓支教隊成員們更加堅定了用愛心與智慧點亮鄉(xiāng)村教育之光的信念。
圖為隊員楊森杰和關鍵進行家訪 柯盼攝
在支教旅程的中后期,彩云青藤支教隊精心策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趣味運動會。運動會上,各項比賽激烈而有趣,其中四人三足項目尤為精彩。在此項目中,同學們被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成員需緊密配合,共同邁出步伐,向著終點沖刺。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各小組迅速進入狀態(tài),他們或穩(wěn)健前行,或踉蹌跌撞,但無論結果如何,那份團結協作的精神都深深的感染了所有的同學。所有的項目結束后,支教隊成員們與同學們在操場一同娛樂玩耍。他們的身影交織成一副溫馨和諧的畫面,他們之間的互動超越了師生的界限,同樣這也是“教學相長”的美好實踐。
圖為隊員與學生比賽四人三足比賽 司佳楠攝
在支教活動中,彩云青藤支教隊成員深刻體會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每一份對知識的渴望,每一次成長的足跡,都是對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生動詮釋。 在此次支教活動中彩云青藤支教隊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溫暖與關懷的傳遞者。彩云青藤支教隊將繼續(xù)秉承初心,讓愛與希望的的種子繼續(xù)播撒在鄉(xiāng)間的沃土中。
圖為支教隊與學生大合影 李笑然攝
作者:司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