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積極響應“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口號。安徽理工大學學子于2024年7月9日至11日,深入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qū)白茆鎮(zhèn)、阜陽市及淮南市,開展了為期三天的氣象防災減災教育活動。此次活動以“宣傳氣象防災,共筑安全防線”為主題。
走進抗洪安置點,傳遞防災知識
近期,由于長江流域遭遇罕見的強降雨,水位急劇上升,導致眾多沿岸居民不得不緊急撤離他們的家園,尋求安全的庇護所。2024年7月9日清晨,安徽理工大學的宣講團隊在充分了解當?shù)鼐用竦木o急需求后,迅速前往位于白茆鎮(zhèn)旭光中學的臨時安置點,開展了一場針對性的氣象防災減災知識普及活動。
圖為宣講團成員為安置點群眾進行板報解讀 攝:宋承峻
宣講團隊采取了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包括精心制作的防災減災主題板報、分發(fā)內(nèi)容豐富的宣傳手冊,以及進行現(xiàn)場的詳細講解和演示。他們向居民們深入講解了洪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形成原理、潛在風險以及有效的預防和應對策略。宣講團隊成員用平實近人的語言和生動的實例,使得這些通常被視為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變得易于理解和記憶。
站在抗洪前線,展現(xiàn)青春力量
7月9日午后,響應白茆鎮(zhèn)政府的號召,積極參與防汛抗洪行動,宣講團在旭光村優(yōu)秀選調生閆恒濤的引導下,迅速抵達了緊張的抗洪堤壩現(xiàn)場。
圖為宣講團成員在堤壩進行實地研究 攝:宋承峻
在堤壩上,宣講團成員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將深奧的氣象防災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群眾們講解了洪水預警信號、緊急避險方法、自救互救技巧以及災后心理調適等關鍵信息。他們用生動的案例和簡潔明了的講解,使得復雜的防災減災知識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此外,宣講團成員還積極投身于堤壩的巡查與加固工作,與搶險隊員一道,共同監(jiān)測水位、排查潛在風險、加固堤壩結構。
教育從娃娃抓起,培養(yǎng)未來防災力量
7月10日,宣講團隊抵達阜陽市潁上縣,在當?shù)匦W啟動了一項專為暑假期間設計的氣象防災減災教育項目。團隊成員們采用了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包括動畫視頻和互動問答,將枯燥的防災知識轉化為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極大地提升了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度。
圖為宣講團成員給孩子們上課 攝:王舒暢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孩子們不僅學到了關于氣象災害的基礎知識,還通過模擬演練,如緊急疏散和自救互救技能,增強了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這些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樂趣中學習,更重要的是,為他們在真實災害情況下的應對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深入田間地頭,服務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7月11日,宣講團隊深入潁上縣的鄉(xiāng)野田間,開展了一場主題為"氣象與農(nóng)業(yè):共生共榮"的教育活動,旨在向當?shù)剞r(nóng)民傳授氣象知識與農(nóng)作物生長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團隊成員們采用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語言,詳細解釋了氣候變化如何影響作物的生長周期、產(chǎn)量和質量,并就如何根據(jù)氣象預報合理安排農(nóng)事活動提供了專業(yè)的指導。
為了提升農(nóng)民對氣象信息的獲取和應用能力,宣講團分享了一系列實用的農(nóng)業(yè)氣象服務資源和工具。這些資源包括但不限于氣象信息獲取平臺、作物生長適宜度預測工具以及災害性天氣預警系統(tǒng)。宣講團成員們還現(xiàn)場演示了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確保每位農(nóng)民都能熟練掌握。
圖為宣講團成員與當?shù)卮迕襁M行溝通 攝:王舒暢
此次宣講活動得到了當?shù)卮迕駛兊臒崃翼憫。宣講團成員們耐心解答了農(nóng)民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并根據(jù)潁上縣的實際氣候條件和農(nóng)作物種植情況,提供了個性化的建議和指導。
圖為宣講團成員合照 攝:閆恒濤
在這次氣象防災減災教育活動中,通過一系列演講和深入的現(xiàn)場調研,"氣象守望,‘理’同風云"宣講團成功地將深奧的氣象防災減災理念與村民的實際需求緊密相連,為當?shù)鼐用裉峁┝苏滟F的防災知識與實用的自救技能。宣講團以青年的活力和智慧,搭建了一座連接氣象科學與民眾日常生活的橋梁,促進了科學知識的普及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