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文化,再續(xù)時代風華
百年征程歷久彌新,文化星火代代相傳。為傳承紅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守護華夏凈土,7月14日上午,川北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院暨動物科研學會“醫(yī)路紅途,巴夢同行”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隊與南充市紅十字志愿者協(xié)會天使志愿服務隊在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博物館、巴中市巴州區(qū)烈士陵園聯(lián)合舉辦以“緬懷革命先烈,賡續(xù)紅色血脈”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圖為隊員游覽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博物館
大學生通訊員 練河柳 攝
活動伊始,隊員們莊嚴步入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博物館,館內(nèi)陳列的每一件紅軍遺物——從簡陋的作戰(zhàn)裝備到樸素的生活用品,再到蜿蜒曲折的行軍路線圖,無不訴說著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里,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難、勇于斗爭的壯麗篇章,深刻詮釋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民族意志。
圖為隊員游覽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博物館
大學生通訊員 練河柳 攝
英雄的背影就是時代的縮影,是民族不屈的脊梁,是社會發(fā)展的指南針。參觀完博物館,隊員們走進烈士陵園,為安邦救國的革命先烈獻上代表隊員們真心實意的菊花以表哀思;默哀與國歌聲中,是對革命先烈最崇高的敬意與最深切的懷念。漫步于碑林之間,每一塊墓碑都仿佛訴說著一段不朽的故事,激勵著青年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xù)前行。

圖為老師與隊員默哀
大學生通訊員 羅西汛 攝
圖為隊員默哀
大學生通訊員 羅西汛 攝

圖為隊員為革命先烈獻上菊花
大學生通訊員 羅西汛 攝
在活動結尾還融入了一項特別而深情的環(huán)節(jié)——青年學子們以手語舞的形式,共同演繹了“中華民族共和國萬歲”。隨著音樂的緩緩響起,他們整齊劃一地舉起雙手,每一個動作都飽含深情與敬意。手語舞中,他們不僅傳達了對“中華民族共和國萬歲”這一口號的熱烈擁護,更通過無聲的語言,向革命先烈們表達了繼承遺志、振興中華的堅定信念。
圖為隊員表演手勢舞
大學生通訊員 李杭霖 攝
紅色文化內(nèi)涵豐富,涵蓋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髓;承載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敢堅韌、不屈不撓的深厚底蘊;彰顯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及其領導的紅軍共赴國難、不死不辭、無畏犧牲的偉大革命精神。本次活動極大地加深了隊員們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對革命英雄的敬佩之情。每一個時代都有一束光,紅船漂流不朽,征程的前方任是征程,相信作為新一代青年人,隊員們將接過先輩手中的接力棒,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文/羅西汛、黃群、練河柳 圖/羅西汛、練河柳、李杭霖 審/黃群)

圖為全員合照
大學生通訊員 李杭霖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