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偉大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囑托踐使命,感恩奮進新征程,7月10日,“頌渠”青年志愿宣講隊赴安陽市林州市紅旗渠主干渠進行實地考察、實踐學習。
高山無言,渠水有聲。林州自古是一個十年九旱,水缺貴如油的地方。巍峨太行山,雄壯紅旗渠。“林縣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1960年2月10日,林州開始實施“引漳入林”工程,經(jīng)過十年苦戰(zhàn),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團隊成員以渠為主線路,溯流而上,采取“走、訪、拍、講、寫”等形式,在真看真學真聽中感悟思想。走在石塊交疊壘成的渠岸上,紅旗渠的壯麗景象映入眼簾,蜿蜒渠水引領(lǐng)著隊員們走向深處,大家講著紅旗渠故事、唱著紅旗渠歌曲,邁著堅定的步伐在一米多寬的渠岸上穿行,響亮的口號響徹著山谷。

隨后,團隊成員又前往紅旗渠分水閘近距離地觸摸歷史,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分水閘的紀念樓,在紀念樓的樓頂高懸著郭沫若親手提筆的蒼勁有力的“紅旗渠”三個朱紅大字,在分水閘的一側(cè)有一幅“紅旗渠總干渠通水”的圖片,圖片中人山人海,大家都歡呼雀躍慶祝著這個偉大工程的順利完成,從中我們切實地感受到了修建紅旗渠的不易和林縣人民的高興。

走渠不易,更知修渠維艱。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吃苦”體驗。也是一堂生動、立體、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課”。通過重走紅旗渠,團隊成員進一步感受到紅旗渠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明白了“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這一真諦,體會到真正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實際行動來維護和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應繼承紅旗渠的精神,將其轉(zhuǎn)化為自身日常奮斗的動力,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