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發(fā)揮童心港灣陣地作用,縱深推進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讓紅色基因厚植童心,豐富留守兒童的假期生活,7月7日,江西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先后走進了贛州市南康區(qū)高山村童心港灣和崇義縣上堡鄉(xiāng)童心港灣,帶領當?shù)氐牧羰貎和瘋冋归_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苦難鑄輝煌,童心繪華章七七事變,刻骨銘心,在這個承載著歷史厚重的日子里,為把紅色火種播撒在少年兒童心中,讓他們理解祖國從苦難走向輝煌的壯闊歷程,實踐隊員們精心策劃了一場穿越時空的美育之旅。首先,實踐隊員以兒童視角激發(fā)少年的紅色情懷和看齊意識,向兒童們講述了“七七事變”和“開國大典”的紅色故事,帶領孩子們跨越時空的界限,穿越回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讓他們深刻體會到祖國的發(fā)展歷程與如今強盛的來之不易。

隨后,在高山村童心港灣,實踐隊員們和孩子們一對一作畫,一同用畫筆勾勒出心中的祖國模樣。他們耐心傾聽每一個孩子的想法與夢想,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內心的情感。每一幅作品都是孩子們內心世界的真誠流露,孩子們或專注地描繪天安門城樓的雄偉,或細致地點綴五星紅旗的鮮艷。這些作品將永遠鐫刻在高山村童心港灣的記憶之中,紅色教育更加生動、鮮活。

在崇義縣上堡鄉(xiāng)童心港灣,活動則以團結協(xié)作的形式展開。實踐隊員們與孩子們圍坐一堂,共同投入到開國大典數(shù)字油畫的繪制中。孩子們紛紛拿起畫筆,在特制的數(shù)字油畫板上,一筆一劃地專心描繪著開國大典的輝煌景象。在歡聲笑語與默契配合中,一幅生動逼真的開國大典畫卷逐漸成形。每一筆、每一劃都滿含著孩子們對祖國的摯愛和對歷史的尊崇之情。最后,實踐隊員在畫上題下了八個字——“銘記歷史,吾輩自強”,以此激勵孩子們銘記先輩的奮斗與犧牲,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奮勉圖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把紅色種子播撒在兒童心中,讓稚嫩的幼苗茁壯成長、聚木成林。

扭扭向日葵,童心向陽開七七事變,刻骨銘心,吾儕青年,更須自強,要學向日葵,迎陽綻放。實踐隊員們攜手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共同編織起一個個“向陽而生”的扭扭棒向日葵。實踐隊員大手握小手,耐心地教孩子們制作屬于自己的“向日葵”,讓他們在創(chuàng)意與思考中,“扭”出繽紛世界。這些親手制作的向日葵不僅裝點了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更象征著孩子們內心的純真與美好。在制作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思考、嘗試與調整,這不僅提升了小朋友們的動手能力,更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同時,通過與實踐隊員的互動,孩子們也學會了如何與他人溝通合作,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與信任。希望能夠傳遞給孩子們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在他們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時,能夠始終面向陽光,樂觀向上,勇敢前行。

防溺安全堤,攜手共筑牢伴隨著暑期來臨,氣溫的不斷攀升,孩子溺水事故進入了高發(fā)和易發(fā)期,留守兒童安全意識較為薄弱,更應樹立牢固安全意識。于是,實踐隊員為留守兒童帶來了生動實用的“珍愛生命,預防溺水”主題課堂。隨著童伴媽媽的一句“小嘴巴不講話,小耳朵認真聽,小眼睛看老師”,在座的小朋友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宣講隊員。隨后,宣講隊員模仿著小朋友的口吻向孩子們詳細講解了溺水的危害、預防溺水的方法以及遇到危險時的自救與互救技巧,并且為同伴媽媽和小朋友演示了海姆利克急救法。問答環(huán)節(jié)中,宣講員以溺水“六不”為題,“檢查”小朋友們的學習情況,小朋友們紛紛舉手作答,“不能自己下水游泳!”“要告訴爸爸媽媽,跟爸爸媽媽一起去安全的地方游”“和別人結伴也不安全,所以也不可以”……宣講現(xiàn)場氣氛活躍,隊員和小朋友頻頻互動。希望孩子們能夠切實增強安全意識、自我防護能力,珍愛生命,遠離危險,筑牢防溺水屏障,不僅要快樂度過這個暑假,更要安全享受每一個假期。

活動結束后,實踐隊員張陽說道:“最后有一個小女孩輕聲問我們明天還會不會來,讓我感到欣喜又惶恐,希望我們短暫陪伴能否在他們心中留下持久的溫暖。但轉念一想,這次活動不僅僅是為留守兒童的假期添上了多彩的一筆,更重要的是,我們在他們心靈的田野上播種了愛國、樂觀與安全的種子,讓愛不再‘留守’。我們每一位隊員,都在精心策劃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感知,身體力行地展現(xiàn)了青年學子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為這些孩子的成長之路鋪設了愛的基石,希望這份能量能夠激勵他們,在未來的日子里,無論身處何方,都能健康、安全、自信地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