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wǎng)日照1月20日電(通訊員 王奉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要求,“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要樹立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fā),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為更好地了解沿海地區(qū)居民藍色食物消費特征和影響因素,曲阜師范大學耕海牧漁實踐隊于1月12日—1月20日期間在各個地區(qū)進行了沿海居民問卷調查和訪談等實踐活動。
精密籌劃,做足準備為保證社會實踐的順利進行,隊長根據(jù)實際情況,于12月14日組織線下會議介紹本次社會實踐的主要內容。通過隊長的講解,實踐隊隊員對本次社會實踐的主題和過程有了更好地認識。實踐隊員根據(jù)實踐計劃各自發(fā)表見解,共同商討實踐計劃。
1月12日,實踐隊全體成員共同商討了具體的實踐計劃,每個人確定好自己的實踐任務和活動主題,為后續(xù)實踐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隊長對實踐過程中會遇到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強調,并對實踐后的投稿要求進行了詳細闡述。最后,實踐隊長對本次的實踐活動做了補充,叮囑實踐隊員在問卷訪談的過程確保個人安全。

圖為實踐隊隊長安排實踐任務。中國青年網(wǎng)通訊員 林迪迪 供圖
集體走訪,了解實際為了問卷走訪工作的順利進行,實踐隊員在走訪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隊長對于走訪工作進行了詳細分工:在實踐開始前,由實踐隊成員制作好調查問卷,部分成員針對沿海居民制作了本次實踐相關的訪談內容,由實踐隊員在問卷走訪過程中采訪部分居民。實踐隊于1月12日和1月13日分別進行了兩次集體實踐。
1月12日,根據(jù)隊長安排,實踐隊員先后在山海天景區(qū)、張家臺碼頭進行了沿海居民藍色食物消費特征的問卷調查活動。在實踐過程中,實踐隊員了解到沿海的居民大多到碼頭購買藍色食物,對于藍色食物是否產自本地和食物的新鮮程度也有較高的要求。同時采訪到的大部分碼頭居民表示藍色食物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被采訪者有很大一部分居民從事過捕魚工作,對于藍色食物有較高的了解度,但對于藍色食物對水源、氣候產生的的影響了解較少。
為了讓調查對象更具有普遍性和廣泛性,1月13日,實踐隊員們決定采取分區(qū)調查的方法,由不同實踐隊員調查不同區(qū)域,從而擴大調查范圍。部分成員去到了小區(qū)內進行問卷走訪,其他成員來到了保利廣場進行問卷調查。在廣場采訪到的人大多是沿海的年輕居民,他們對于藍色食物的了解更加深入。部分被采訪者表示,家中的藍色食物大多在超市或者海鮮市場購買,對于藍色食物的新鮮程度也有較高要求。當被問到對于藍色食物的看法時,在日照居住的孫女士表示:她眼中的藍色食物就是水產品,對于它的營養(yǎng)價值沒有過多的了解,想吃的時候就買點。經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長期以來水產品的營養(yǎng)價值被嚴重低估,大多數(shù)消費者很少關注其營養(yǎng)成分。實踐隊員還采訪了在海鮮市場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表示來購買水產品的人中大部分會關注到產品的衛(wèi)生情況,但極少數(shù)會關心營養(yǎng)價值。

圖為實踐隊員進行問卷調查。中國青年網(wǎng)通訊員 華濤 供圖
深入訪談,普及知識在集體實踐后,各實踐隊員在各自的家鄉(xiāng)進行了單獨的問卷訪談活動。實踐過程中,隊員們認識到大家對于藍色食物并不了解,對于大食物觀更是知之甚少。1月19日,實踐隊員開展了一次以“大食物觀與國民營養(yǎng)健康”為主題的知識科普活動。活動采取線上會議的方式,深入講解了大食物觀的內涵并引導大家采取營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次線上科普反響很好,人們認識到要從日常飲食做起,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選擇多樣化的食物,注重食物的質量和營養(yǎng)價值,才能保持營養(yǎng)健康。

圖為學生參加線上科普會議。中國青年網(wǎng)通訊員 王奉婕 供圖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大食物觀”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待食物和健康的關系。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員更加深入地明白“大食物觀”與國民營養(yǎng)健康息息相關 。“大食物觀”不僅是一種飲食觀念,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把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大食物觀的實踐要求,對新時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實踐隊員集體合影。中國青年網(wǎng)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