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非遺書房”實踐團隊青島組成員前往青島文化館參觀學習,零距離感受非遺魅力,體會歷史文化底蘊,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成員們在館內了解到青島即墨柳腔的發(fā)展與傳承,通過對柳腔的探究,我們能夠更好地傳承這種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更好地感受蘊藏在戲曲中的穿越千年的古人的智慧。柳腔屬于即墨地方的傳統戲劇,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距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也是山東青島市獨有的一個比較古老的漢族戲曲劇種。它始于清朝乾隆年間,是從山東境內廣泛流傳的“本肘鼓”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源于即墨西部的沽河流域,流傳于膠東地區(qū)。柳腔的形成對于江蘇省、河南省北部和山東省境內的梆子系統地方戲的產生、傳播和指派的繁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而今柳腔隊原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其衍生態(tài)和新生態(tài)都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進、構建。因此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關注在柳腔的環(huán)境保護和文化傳承上。為了振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柳腔,重現柳腔戲曲文化的風采,本團隊決定采用微信等平臺進行加強柳腔文化的宣傳以此來增加人們對柳腔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