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師學子三下鄉(xiāng):走進阜陽博物館,重溫紅色革命情
作者:孫娜 來源:個人
淮師學子三下鄉(xiāng):走進阜陽博物館,重溫紅色革命情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為深入學習黨史,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2023年7月18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百年百圖展黨史,點亮八皖譜新篇”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孫娜來到阜陽市博物館開展紅色文化基地探訪活動,學習紅色歷史文化,感受先輩革命精神。
在實踐活動開展前,實踐團成員提前了解到阜陽博物館始建于1958年,是國內建館較早的地、市級綜合性歷史博物館之一。1963年郭沫若應邀題寫“安徽省阜陽專區(qū)博物館”館名,F阜陽博物館已搬至位于城南新區(qū)雙清灣公園北側的新館。阜陽市博物館新館外觀造型寓意為“石開玉現”,建筑立面采用蘭亭碑刻文化意象,展現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
實踐團成員通過在線上提前預約參觀,于7月18日上午九時許走進了阜陽博物館。在館內志愿者的指引下,實踐團成員首先來到了二樓的通史廳。文明溯源、商周南漸、淮韻楚風、漢風菁華、南北匯融、盛世殷阜、名城潁州、明清風云選取了體現阜陽各個歷史時段社會發(fā)展代表性的文化遺存、珍貴文物、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以時為序,展現了阜陽從新石器時期到民國時期近八千年的滄桑變遷。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靜靜擺放在展廳中的商代青銅龍虎尊,獨特的造型和神奇的圖案仿佛在訴說著一段不為人知的陳年舊事。
最后,實踐團成員來到了“艦證中山魂——孫中山與中山艦事跡展”和“紅色記憶——中共中央在武漢專題展”這兩個專題展廳。探尋了中山艦的風雨航程,緬懷孫中山等民主革命先驅以及為國捐軀的中山艦抗日英烈。通過圖片和文物,感悟了從1926年9月到1927年10月,中共中央在武漢領導革命斗爭以及作出一系列影響中國革命進程重大決策的過程,一起學習紅色歷史,感受新中國來之不易;仡欀猩脚灥臍v史,它見證了清朝滅亡、共和建立、中國現代海軍的建制,以及近代史上五大歷史事件。中山艦因與一代偉人孫中山的名字相連而長存,孫中山的革命精神因中山艦體而益加彰顯,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筑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歷史文化遺產。
重溫黨史扣初心,砥礪篤行再出發(fā)!通過此次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習紅色歷史,感悟了先輩們勇敢斗爭的精神以及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極大地激發(fā)了大家的愛國意識。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我們應在全國各地,掀起傳承紅色基因,追尋紅色記憶,學習黨史的熱潮,沿著先烈的足跡,以飽滿的熱情挑起建設祖國的重擔。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該了解過去,展望未來,堅定理想信念,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將紅色人文景觀和黨史意義相結合,打造紅色品牌的同時,更能傳播思想道德建設和愛國主義,使得革命精神發(fā)揚光大!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7-18 關注: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
- 紅色支教行 安全筑“基”巢
- 為響應共青團中央開展“七彩假期”活動的號召,豐富連隊青少年暑假生活,提升南疆少數民族青少年國語水平,開展假期課堂,助力青少年成
- 大學社會實踐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