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黃河下游的重要城市,山東省菏澤市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非遺資源尤為豐富。為推動非遺保護傳承與黃河文化弘揚、助力菏澤黃河文化和旅游經濟的發(fā)展,7月23日下午,中國海洋大學追風前行實踐服務團(以下簡稱“實踐團”)前往曹州非遺傳拓·真言工坊參觀學習并沉浸式體驗、制作拓印作品。
讀菏澤歷史,品拓印之美 在真言工坊內,易學傳承人張闐老師為實踐團介紹了菏澤的文化歷史及菏澤在黃河文化影響下發(fā)展出的獨特歷史文化遺產文化遺產。習近平主席視察菏澤時講話指出:菏澤,傳說是伏羲之桑梓、堯舜之故里,先為商湯之京畿,繼屬曹國之疆土。孫臏、吳起、范蠡、曹植、黃巢、宋江等歷史人物都同這里有密切關聯(lián),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菏澤古稱曹州,曾數(shù)度成為中原地區(qū)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享有“天下之中”美譽。存有堯王墓、蚩尤冢、仿山遺址、劉邦登基壇、水滸故里等100多處名勝古跡。作為黃河岸邊的千年古城,菏澤當?shù)氐淖嬖次幕、黃河文化、漢文化、水滸文化、牡丹文化交相融匯。
張闐老師為實踐團成員講解菏澤歷史
對話傳承人,賞金石之美 拓印技藝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tǒng)技藝,也稱“傳拓”、“錘拓”,是一種使用宣紙和墨汁印制文字和圖案的技能。傳拓技術是中國一項偉大的發(fā)明,傳承已有千年,在華夏文明記憶的傳遞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自然剝蝕與人為破壞的不斷威脅,甲骨、彝器、碑刻、磚瓦陶等歷代金石器物的銘文圖像通過拓本忠實復制,保存下來。

圖為工坊內的拓印作品

圖為實踐團成員動手實踐
曹州非遺傳拓第二十二代傳承人覺嘉老師為實踐團成員講解傳拓的由來與意義、制作拓印的方式與步驟。從清面、上紙、刷紙、打墨到揭紙,覺嘉老師詳細地解說了每一步驟的注意事項和技巧。在了解到完整的拓印流程后,實踐團成員動手制作曹州非遺傳拓作品。
圖為覺嘉老師為實踐團講解傳拓工藝

圖為實踐團成員體驗拓印
走進傳拓藝術,弘揚黃河文化 實踐團成員在體驗拓印制作樂趣的同時領略黃河沿岸非遺文化的魅力,感悟黃河文化的歷史底蘊。 “金石傳拓是人們對流傳至今的古代鐫刻在金屬或石頭上的文字、圖形進行拓制和研究的傳統(tǒng)藝術,為我們保留了無數(shù)珍貴的人文資料。”傳拓作品是歷史的物證和載體,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有助于深入挖掘“黃河故事”、促進菏澤市黃河特色文旅事業(yè)的發(fā)展。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覺嘉老師、張闐老師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