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長安大學“海絲材韻·閩疆探行”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晉江五店市傳統(tǒng)街區(qū)與梧林傳統(tǒng)村落,成員們?yōu)樘綄み@兩處“海絲活化石”如何承載千年商港記憶,在紅磚樓群中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海絲對話”。
步入五店市街區(qū),實踐隊一行七人首先聚焦海絲貿易的歷史烙印。“這座‘青陽八景’壁畫墻,描繪的正是宋元時期商船云集青陽港的景象,”講解員指著斑駁墻面講解。隊員們欣賞了街區(qū)內融合了異國風情與本土韻味的洋樓,如羅馬柱廊、哥特式彩色玻璃窗、南洋花磚地等元素與閩南傳統(tǒng)建筑風格相結合,展現(xiàn)出晉江開放包容的文化胸懷。

轉場梧林村落,撲面而來的南洋風情揭開了海絲的人文敘事。為了解梧林傳統(tǒng)習俗,隊員們首先學習了簪花技術,體驗了當?shù)氐奈幕棥?br />

接著,講解員帶領著隊員們參觀了當?shù)氐膬S批館,僑批檔案已成為被收入《世界記憶名錄》的檔案,在僑批館泛黃的信箋上飽含著溫情,僑胞們通過海上商路匯回的不只是銀元,更是剪不斷的血脈臍帶。隊員們深切地體會到了文化與精神的內核,它們跨越萬水千山,留住了時代底蘊,成為永不磨滅的歷史記憶。

當實踐隊員將兩地見聞疊加,一條清晰的海絲脈絡浮出水面。在五店市“海絲文創(chuàng)市集”,隊員們看到德化白瓷與波斯紋樣碰撞出新潮茶器;而在梧林僑史館,隊員們體驗用AR技術復原“僑批之路”航海圖。它們是海絲商貿精神的當代活化也是源真載體。從五店市的商脈遺珍到梧林的跨海鄉(xiāng)愁,隊員們在本次實踐中觸摸到海絲精神的溫度。一磚一瓦見證著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未來正由新一代“弄潮兒”揮毫續(x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