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黨的精神,庚續(xù)紅色血脈,汲取榜樣力量,7月30日,曲阜師范大學“黨史鴻音”社會實踐隊員安佳走進青海原子城紀念館,開啟了一段意義深遠的紅色之旅。
實踐隊員走進青海原子城紀念館,仿佛穿越時空,見證了于敏等科學家的偉大精神!這里,是我國核武器研制的搖籃,也是科學家們無私奉獻的見證!原子彈、氫彈……這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名詞,卻凝聚了科學家們的心血和汗水。于敏,這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用他的智慧和毅力,為我國的科技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隊員們仔細地參觀著每一件展覽品,展品們飽經(jīng)歲月的霜痕,生動展現(xiàn)了那一輩科學家們?yōu)橹袊暮宋淦餮兄剖聵I(yè)做出的卓越貢獻,是國營二二一廠,沉浸式體驗了當年的工作和生產(chǎn)場景,訴說著改變中國命運的原子彈和氫彈,靜靜的講述著那個年代發(fā)生的故事;是鄉(xiāng)村振興班彥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探尋脫貧攻堅成果的縮影。同時,這里是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在這里成功研制出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故稱為“原子城”。現(xiàn)在這里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淦昌、朱光亞、鄧稼先、周光召、于敏等科學家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我國的核事業(yè)。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世界矚目的功績,讓中國人挺直腰板。在這片土地上酒下青春灑下汗水,令人動容,令人敬仰!
青海原子城紀念館,不僅是一個科普教育的場所,更是一段歷史的記憶,一種精神的傳承。這作為科學家精神推送計劃的一部分,這里的故事將被更多人知曉,激勵著新時代的我們繼續(xù)前行!
隨后,實踐隊員又仔細地參觀了每一個展品,館中陳列中“東方二甲”型導彈,我國第一顆機載原子彈和第一顆機載氫彈。一代英雄郭禮懷、朱亞光、鄧稼先,錢三強、張文裕、錢學森.……他們放棄國外優(yōu)厚的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國;他們隱姓埋名數(shù)十年,默默在實驗室工作;他們在荒無人煙的草原上,夜以繼日地測試運試。為了民族的自尊,為了祖國的強大,為了世界的和平。他們用青春和血汗,用忠誠和智慧,研制兩彈一星,創(chuàng)造了原子城的輝煌!
參觀結束后,實踐隊員表示,此次參觀活動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啟蒙課,他深刻意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一代代人負重前行,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要繼承和發(fā)展革命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精神,堅定黨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