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陽光正好,濟南平陰會仙山社區(qū)睦鄰課堂內(nèi)洋溢著溫馨與活力。來自山東大學小樹林赴濟南平陰“槐夢”支教隊的志愿者為這里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堂主題為“認識自我:原來我是這樣的”的心理健康課程。此次活動旨在幫助孩子們?nèi)嬲J識自我,促進身心健康,引導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快樂前行。
課程在志愿者精心策劃的引入活動下拉開帷幕。志愿者張任遠以“書寫自己的名字”這一簡單卻富有深意的活動作為開場,激發(fā)孩子們對自我名字寓意的思考,進而引導他們探索名字背后所承載的個性特質(zhì)與家庭期望。隨后,志愿者通過對一個卡通形象的多維解讀,巧妙引入了“生理我、心理我、社會我”三個認識自我的維度,鼓勵孩子們從多個角度了解自己,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為了深化孩子們對自我認知的理解,志愿者通過李世民“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名言,生動闡述了他人評價在自我認知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提醒孩子們要理性對待外界評價,避免被誤導。接著,志愿者結(jié)合校園生活實例,分析了案例中的主人公自卑敏感的原因,引導同學們學會區(qū)分主觀與客觀的評價,正確看待他人對自身的評價,培養(yǎng)健康的自我認識觀。
課程的最后,志愿者為同學們預留了“我的自畫像”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紛紛拿起畫筆,將自己的外貌特征、性格特點及社會身份以圖像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在老師的引導下,每一幅作品都成為了孩子們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們在吸收消化課堂知識之后自我探索與表達的重要成果。

隨著下課鈴聲的響起,這堂別開生面的心理健康課程圓滿結(jié)束。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僅收獲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正視自己,如何平衡自我與他人的評價,在成長的道路上保持自信與樂觀。濟南平陰“槐夢”支教隊的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教育的真諦,為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成長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