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學習中國獨有教育家精神,挖掘城市教育資源,經濟管理系“探尋教壇,啟智潤心”寒假實踐團隊赴貴州省貴陽市開展“探尋教育家精神”實踐活動。2023年2月7日,實踐隊員前往甲秀樓,對其古代教育文化進行調研。
圖為甲秀樓遠景
首先到達浮玉橋,遠看甲秀樓,其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shù)脑O計在古代的閣樓中獨樹一幟,三層檐角的雕塑寓意著祈愿貴州學子鯉魚躍龍門。進入甲秀樓映入眼簾的便是許多文人墨客的書畫真跡,其從古代便是文人騷客聚集之處。建樓者江東之十分注重貴州的教育,其集資濟貧,助寒士銳意向學,且取“科甲挺秀,人才輩出”之譽修建了甲秀樓。
圖為翠微閣近景
順著浮玉橋走至距今560多年的明代建筑“翠微園”。這里原先是一片寺廟和園林,王陽明普經游覽過的南庵便在這里。他在《南庵次韻二首》詩中寫道:"松林晚映千峰雨,漁人收網舟初集"。后改建為翠微園,把寺廟建筑與園林庭院合為一體。翠微園中建有龍門書院,是古代學子學習的地方,其中展示了許多文化真跡以及明清貴陽進士名錄,以“繼往開來,承前啟后,追念先賢,砥礪黔人”為指引,希望有更多的學子為貴州作出更多的貢獻。
圖為蕭嫻書法陳列館內景
走至;ǹ沾鋱@林內,其中開辟了蕭嫻書法作品陳列館,蕭嫻先生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女書法家。她熱愛教育,南京解放后在家中為民辦掃盲識字班,提升群眾的文化水平,開闊他們的眼界,激勵其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走過甲秀樓,仍可以感受到古代貴州教育家對于貴州學子的殷切期望。通過此次的參觀學習,實踐隊員回顧了貴州的教育歷史,對貴州教育家的獨特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深刻地認識到了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迫切需求、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在此次參觀實踐中,隊員表示要做教育家精神的傳承者,傳承中國甲秀天下的精神風貌,努力做新時代教育文化的宣傳者,為中國的教育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